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

2025-02-19
10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据统计,每50例5岁以下全因死亡病例中,有1例为RSV所致中。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 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s)发病约350万例,占全球 10%以上;住院62万~95万,占全球的17%~24%,位居全球第 2。婴儿感染 RSV 后续出现反复喘息、气道高反应,甚至哮喘的风险增高。

01/RSV病原学及流行概况

RSV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肺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成员,仅有1个血清型,分为A、B两个亚型。其基因组为非节段性单股负链RNA,全长约15.2kb,编码11个蛋白质,分别为非结构蛋白NS1和NS2、核衣壳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 M、小疏水蛋白 SH、黏附蛋白G、融合蛋白F、M2-1、M2-2和多聚酶亚单位蛋白L。其中G 和F蛋白是 RSV 膜表面糖蛋白,G蛋白主要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黏附,F蛋白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二者亦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病毒抗原蛋白。F蛋白诱导的中和抗体具有 A/B亚型RSV的交叉保护,因此,F蛋白是抗RSV药物和疫苗研发的主要靶蛋白。

同一国家或地区在同一时期可能呈现单一亚型为主或A/B亚型共同流行的特征,且可出现优势亚型的更替。依据G蛋白第2高变区基因特征,RSV的A和B亚型目前可进一步分为22个和37个基因型。目前我国RSV流行基因型仍以ON1及BA9为主。

RSV的流行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北半球国家主要在11月至次年2月的冬春季流行;热带、亚热带地区潮湿的雨季感染率明显增高。我国北方主要以冬、春季流行为主(10月至次年3月,高峰在11-12月),南北方流行有差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RSV的流行强度显著降低,疫情后,国外及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RSV夏季流行高峰。

02/儿童RSV感染的疾病负担

儿童RSV感染的疾病负担主要是ALRTIs引起的。

据估计我国每年0~60月龄儿童RSV感染引起的ALRTIs发病率约为40.3(29.7~54.6)/1000,住院率约为(7~11)/1000,而12月龄以下住院率约为(13~30)/1000。基于我国30个省份医院网络的研究显示,2009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0~60月龄儿童非重症和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中,RSV分别占17.8%和21.30%,均居第1位。

03/儿童RSV感染的致病机制

RSV 感染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病原因素、转录组学、蛋白组学、气道上皮细胞相关因子、免疫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RSV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其主要机制为气道阻塞、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随后的气道高反应。

04/儿童RSV感染的临床表现

儿童RSV 感染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具有差异。

儿童RSV 感染也可出现呼吸道外并发症。

RSV 感染后发展为ALRTIs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年龄<6月龄、男性、有兄弟姐妹、母亲吸烟、特应性皮炎史、非母乳喂养和居住环境拥挤等;发生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人群为:早产儿(≤32周)、出生低体重儿、具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疾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神经肌肉疾病等潜在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移植患儿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但健康儿童亦可出现重症甚至危重症临床表现。

05/儿童RS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测结果是RSV感染的确诊依据。当前可用于 RSV 检测的方法包括抗原检测、核酸检测、RSV 特异性抗体检测以及病毒分离。除了病毒分离,其他3 种检查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已作为医疗常规,目前国内也已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应用的试剂盒。


RSV 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如何选择?

推荐意见1:快速 RSV 抗原检测适用于各级医院的门诊和急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 RSV 感染的诊断。发病早期,抗原阳性可快速做出RSV感染的明确诊断;若抗原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RSV感染,可应用核酸检测进行复核(1A)。

推荐意见2:核酸检测适用于各级医院门诊和急诊,有核酸检测条件的医院可以直接进行核酸检测;多重核酸检测方法适用于住院患儿入院前以及住院后的检测;不推荐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作为临床常规检测(1A)。

推荐意见3:不推荐病毒分离用于RSV感染的常规实验室诊断(1A)。

细胞分离病毒仍然是RS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具有非常高的特异度,不易受病毒株基因突变影响而出现假阴性结果。但病毒分离培养和毒株鉴定费时(≥16 h),另外 RSV 具有不稳定特性,影响分离阳性率。因此,不推荐病毒分离用于常规临床实验室检测。

推荐意见4:不推荐单份血清RSV抗体作为现症RSV感染的诊断指标(1A)。

RSV可反复感染,多数儿童在2岁后血清中仍可检出RSV的IgG抗体。因此血清学检测无法有效区分急性期感染和既往感染,也无法区分母体来源的抗体。由于反复感染的存在,IgM阳性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现症RSV 感染的实验室指标。

06/儿童RSV感染的治疗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如何正确氧疗?

推荐意见5:血氧饱和度低于92%,或伴有明显呼吸困难(如吸气性三凹征阳性等)时,推荐给予氧疗(1C)。

推荐意见6:推荐常规氧疗(standard oxygen therapy,SOT),如有条件优先使用低流量加温加湿氧气吸入。如果效果不好,推荐转为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inhalation,HFNC)。HFNC治疗失败时需要及时调整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甚至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A)。

重组人IFN-α雾化治疗RSV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如何?

推荐意见7:重组人IFN-α 雾化治疗 RSV 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推荐使用(2C)。

雾化吸入剂量和疗程:IFN-α1b2~4ug/(kg·次),2次/d;IFN-α2b 10万~20万ug/(kg·次),2 次/d;疗程5 ~7 d。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如何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

推荐意见8:对于第1次患毛细支气管炎既往健康的婴幼儿,不推荐使用全身或吸入糖皮质激素(1A)。有特应性个人史或家族史的喘息患儿可以试用(2D)。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如何正确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推荐意见9:不推荐支气管舒张剂用于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治疗(1B)。有特应性个人史或家族史的患儿,可试用以改善气道阻塞症状(2D)。

痰液黏稠患儿是否需要祛痰治疗?如何正确选择祛痰药物?

推荐意见10:伴有明显气道高分泌的患儿可酌情使用祛痰药物(如雾化N-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口服、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等),用药时应注意监护患儿有无气道梗阻和/或呼吸困难(2C)。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是否需要高渗盐水雾化治疗?

推荐意见11:不推荐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作为RSV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常规治疗(2C)。

RSV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是否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

推荐意见 12:不推荐免疫球蛋白作为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规治疗(1B)。

RSV 感染患儿何时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推荐意见 13: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1B)。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者合并细菌感染可能性增大,或有足够证据表明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1D)。

RSV 感染患儿是否需要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推荐意见14:不推荐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作为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规治疗(2B)。有特应性个人史或家族史伴有明显喘息的患儿,可能会有临床获益(2D)。

07/儿童RSV感染的预防

7.1   非药物干预措施

社区预防+医院预防。

7.2   RSV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预防尼塞韦单抗(Nirsevimab)的适用人群有哪些?其预防RSV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如何?

推荐意见15:推荐RSV流行季节出生的新生儿和即将进人第1个RSV流行季节的婴儿注射尼塞韦单抗预防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1A)。

08/儿童RSV感染后的预防

RSV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感染患儿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出现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少数患儿感染后期可出现反复喘息、支气管哮喘,部分遗留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

RSV感染后是否需要长期随访?

推荐意见16:推荐RSV感染后长期随访,特别是2岁前感染RSV的婴幼儿(1A)。

09/展望

RSV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一直是研究热点。特异性抗 RSV 感染治疗药物研发取得进展,齐瑞索韦(Ziresovir)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疫苗(Abrysvo)在国外获批用于孕妇以预防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RSV感染。儿童可以使用的疫苗在研发中。尼塞韦单抗的临床使用,将减少婴幼儿 RSV 感染和住院,减轻 RSV 疾病负担。


赛图康生物(Cell To Antibody& Antigen,CTAbio)相关诊断原材料

产品名称

货号

备注

呼吸道合胞病毒单抗(RSV)

CTA-3043

单抗,包被

呼吸道合胞病毒单抗(RSV)

CTA-3044

单抗,标记

合胞病毒抗原

CTA-RSV01

重组抗原

腺病毒单抗(AV)

CTA-3045

单抗,包被

腺病毒单抗(AV)

CTA-3046

单抗,标记

腺病毒抗原

CTA-AV01

重组抗原

肺支MP单抗

CTA-3061

单抗,包被,

肺支MP单抗

CTA-3062

单抗,标记

肺支MP抗原质控

CTA-4010C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肺支MP抗体质控

CTA-4010Ab(+)

抗体,抗原测抗体阳性非定值质控

肺支MP-1型抗原质控(M129)

CTA-4010C-1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肺支MP-2型抗原质控(FH))

CTA-4010C-2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肺支MP抗原

CTA-4010(发光)

天然抗原,发光平台

肺支MP抗原

CTA-4010(层析)

天然抗原,层析平台

肺支P1抗原

CTA-CTA-4010(P1)

重组抗原,层析,发光平台

肺支P30抗原

CTA-CTA-4010(P30)

重组抗原,层析,发光平台

甲流FluA抗体

CTA-3023

单抗,包被

甲流FluA抗体

CTA-3024

单抗,标记

甲流抗原质控

CTA-FA01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甲流抗原

CTA-FA01R

重组抗原

乙流FluB抗体

CTA-3025

单抗,包被

乙流FluB抗体

CTA-3026

单抗,标记

乙流抗原质控

CTA-FB01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乙流抗原

CTA-FB01R

重组抗原

副流感1型单抗

CTA-3065

单抗,包被

副流感1型单抗

CTA-3066

单抗,标记

副流感1型抗原

CTA-HPIV01R

重组抗原

副流感1型人源化单抗

CTA-PIV-IAb(+)

抗体质控(人源化抗体)

副流感2型单抗

CTA-3067

单抗,包被

副流感2型单抗

CTA-3068

单抗,标记

副流感2型抗原

CTA-HPIV02R

重组抗原

副流感2型人源化单抗

CTA-PIV-IIAb(+)

抗体质控(人源化抗体)

副流感3型单抗

CTA-3069

单抗,包被

副流感3型单抗

CTA-3070

单抗,标记

副流感3型抗原

PIV-III-Ag

重组抗原

副流感3型人源化单抗

CTA-PIV-IIIAb(+)

抗体质控(人源化抗体)

结核抗原P16

CTA-TB(P16)

重组抗原

结核抗原P38

CTA-TB(P38)

重组抗原

结核抗原CFP10

CTA-TB(CFP10)

重组抗原

结核抗原ESAT6

CTA-TB(ESAT6)

重组抗原

结核抗原LAM

CTA-TB(LAM)

重组抗原

结核抗体质控

CTA-TB-Ab(+)

重组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CTA-4001

重组&天然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CTA-4002

重组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CTA-4003

重组抗原

甲型肝炎抗原

CTA-4004

重组抗原

丙型肝炎抗原

CTA-4005

重组抗原

丁型肝炎抗原

CTA-4006

重组抗原

戊型肝炎抗原

CTA-4007

重组抗原

梅毒抗原

CTA-4008

重组抗原

梅毒抗原

CTA-4008(17)

重组抗原

梅毒抗原

CTA-4008(47)

重组抗原

艾滋抗原

CTA-4009

重组抗原

淋球菌抗原

CTA-4022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淋球菌单抗

CTA-3027

单抗,包被

淋球菌单抗

CTA-3028

单抗,标记

伤寒(H)抗原

CTA-4017

重组抗原

伤寒抗体

CTA-3005

单抗,标记

伤寒抗体

CTA-3006

单抗,包被

伤寒抗原质控

CTA-4017(+)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甲型副伤寒抗体

CTA-3007

单抗,标记

甲型副伤寒抗体

CTA-3008

单抗,包被

甲副抗原质控

CTA-4018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乙型副伤寒抗体

CTA-3009

单抗,包被

乙型副伤寒抗体

CTA-3010

单抗,标记

乙副抗原质控

CTA-4019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丙型副伤寒抗体

CTA-3011

单抗,包被

丙型副伤寒抗体

CTA-3012

单抗,标记

丙副抗原质控

CTA-4020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霍乱O1抗体

CTA-3019

单抗,包被

霍乱O1抗体

CTA-3020

单抗,标记

霍乱O1抗原质控

CTA-O1Ag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霍乱O139抗体

CTA-3021

单抗,包被

霍乱O139抗体

CTA-3022

单抗,标记

霍乱O139抗原质控

CTA-O139Ag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A族链球菌GAS抗体

CTA-3013

单抗,包被

A族链球菌GAS抗体

CTA-3014

单抗,标记

GAS抗原质控

CTA-4015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B族链球菌GBS抗体

CTA-3015

单抗,包被

B族链球菌GBS抗体

CTA-3016

单抗,标记

GBS抗原质控

CTA-4016

抗原,双抗体夹心阳性非定值质控

胃幽门HP抗体

CTA-3031

单抗,包被,针对CagA抗原

胃幽门HP抗体

CTA-3032

单抗,标记,针对CagA抗原

胃幽门HP抗体

CTA-3033

单抗,包被,针对H抗原

胃幽门HP抗体

CTA-3034

单抗,标记,针对H抗原

胃幽门HP抗原质控

CTA-4012(+)

抗原阳性质控

胃幽门HP抗体质控

CTA-4012Ab(+)

抗体阳性质控

胃幽门HP抗原(UreB)

CTA-4012-U

分型抗原

胃幽门HP抗原(CagA)

CTA-4012-C

分型抗原

胃幽门HP抗原(VacA)

CTA-4012-V

分型抗原

胃幽门HP分型抗原(Ureb)抗体质控血清

CTA-4012-U(+)

分型质控血清

胃幽门HP分型抗原(CagA)抗体质控血清

CTA-4012-C(+)

分型质控血清

胃幽门HP分型抗原(VacA)抗体质控血清

CTA-4012-V(+)

分型质控血清

诺如病毒单抗(NV)(I型)

CTA-3057

单抗,包被

诺如病毒单抗(NV)(I型)

CTA-3058

单抗,标记

诺如病毒单抗(NV)(II型)

CTA-3059

单抗,包被

诺如病毒单抗(NV)(II型)

CTA-3060

单抗,标记

诺如病毒多抗(NV)(I型)

CTA-3063

多抗

诺如病毒多抗(NV)(II型)

CTA-3064

多抗

诺如病毒抗原(I型)

CTA-NV01-1

重组抗原

诺如病毒抗原(II型)

CTA-NV01-2

重组抗原

轮状病毒单抗(RV)

CTA-3047

单抗,包被

轮状病毒单抗(RV)

CTA-3048

单抗,标记

轮状病毒抗原

CTA-RV01

重组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原

CTA-4024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解脲支原体抗原

CTA-4025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人型支原体抗原

CTA-4025MH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生殖支原体抗原

CTA-4025MG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沙眼衣原体抗原

CTA-4026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淋球菌抗原

CTA-4022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白色念珠菌抗原

CTA-4023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白色念珠菌抗体

CTA-3081

包被抗体

白色念珠菌抗体

CTA-3082

标记抗体

加德纳杆菌抗原

CTA-GV02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加德纳杆菌抗体

CTA-3083

包被抗体

加德纳杆菌抗体

CTA-3084

标记抗体

阴道毛滴虫抗原

CTA-TV01

天然抗原非定值质控

更多产品,持续研发,敬请期待,感谢关注!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