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一般不侵人细胞,但可通过其顶端结构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黏附于细胞,从细胞获得脂质和胆固醇作为养料,并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组织、细胞损伤。诱导病理性免疫反应被认为是支原体致病的重要机制。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较为复杂,其抗原成分主要有细胞膜中的蛋白抗原和糖脂抗原,前者主要引起体液免疫,后者主要诱导细胞免疫。支原体感染后体液免疫保护作用不强,也不持久。
一、人型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人型支原体 MH感染是盆腔炎症性疾病、产褥热、宫内感染、羊膜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因。女性感染人型支原体时,一般会侵犯阴道、子宫颈,使器官发生炎症反应,分泌物增多、色黄、有异味,甚至有的仅感阴道轻微不适或性交时疼痛。若不及时治疗,继续感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一系列炎症而最终可导致各种牛殖器官功能异常,如不孕症。即使怀孕,也可引起异位妊娠、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
2、男性患者感染人型支原体时,很容易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等。患前列腺炎时,前列腺肿大,可有尿道、会阴和肛门部位的重坠感、钝痛和尿道梗阻等症状附睾炎时附睾肿大,发硬且有触痛。如累及睾丸,可出现疼痛、触痛、阴囊水肿和输精管变粗。这一系列炎症都可直接导致不孕或威胁人类的生殖质量等。
3、人型支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常与解脲支原体合并感染。该抗体可用于上述疾病的辅助诊断,但抗体阳性不能作为确诊人型支原体现症感染的依据,需进一步进行病原体培养确诊。
二、解脲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解脲脲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一般为表面感染,大多不侵入血液。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侵袭性酶和毒性产物有关。解脲脲原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和不孕症,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多见于不洁性交后感染。
2、解脲脲原体可侵犯尿道、子宫颈及前庭大腺,引起尿道炎、宫颈炎与前庭大腺炎,上行感染时,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尤以输卵管炎多见。解脲脲原体感染造成的女性生殖器官病理性改变,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
3、解脲脲原体感染时还会造成患者流产,因而不明原因的流产,尤其是多次流产者,可考虑解脲支原体感染。此外,解脲脲原体感染还会引起患者宫外孕以及产妇妊娠后围生期感染。
4、解脲脲原体也可以经胎盘垂直传播或由孕妇下生殖道感染上行扩散,引起宫内感染,从而造成流产、旱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体重儿、胎膜早破、胎死宫内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此外,胎儿经产道娩出时,也易受感染而引起新生儿眼部、呼吸道及耳咽等器官发炎。
5、解脲脲原体抗体阳性可用于上述疾病的辅助诊断,但进一步确诊解脲脲原体感染还需其他病原学检查。
三、生殖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生殖支原体是与人类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感染相关的一种新型支原体,性病高危人群中生殖支原体感染率在5%~27%,远高于正常人群感染率,该抗体可用于上述疾病的辅助诊断。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是目前发病率很高的性传播疾病(STD),其病原体主要有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M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目前寄居在男女泌尿生殖道粘膜的支原体有很多,主要以解脲支原体(MU)、人型支原体(MH)最为常见,其次为生殖道支原体。上述3种支原体均可从健康人泌尿生殖道分离,但并不致病,与感染的支原体血清型有关。NGU患者感染的致病性支原体为特定血清型别有关。多数资料证明MU、MH、MG可寄居于人的泌尿生殖道,引起男性非淋球菌尿道炎、前列腺炎和女性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另外,不同支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因此明确支原体感染类型在临床防止支原体感染上有重要意义。
由于诊断条件所限和命名上的问题。国内尚无系统的人群调查资料,支原体可存在于健康携带者,而在性乱者、同性恋、性从业者(男/女)、淋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我国报道7个地区健康人携带率为解脲支原体(MU)占10.59%,人型支原体(MH)占5.34%。性乱者MU的检出率为71.7%,MH为19.57%。调查表明,性伴数越多,性活跃指数越大,MU和MH感染率越高。
人型支原体(MH):人型支原体可以引起泌尿系的感染和生殖器的炎症。有数据显示,大约在半数的女性生殖道中会有人型支原体寄生。当免疫力低下时,可能出现感染。男性通过性行为感染。人型支原体也是通过生产传染给胎儿。人型支原体的感染和女性盆腔炎症有关。当女性怀孕时感染,有可能出现异位妊娠、流产、早产。新生儿感染还会导致发热。
解脲支原体(MU):可引起阴道、宫颈等生殖器感染,而且与流产、不育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有密切关系。很多健康女性和部分男性的生殖道中有解脲支原体。部分病人偶尔出现尿痛、腹痛或者尿道口疼痛。部分男性感染,会导致尿道炎。但是,当女方怀孕并有解脲支原体感染,往往会在子宫内或出生时传染给胎儿。新生儿感染会导致胎儿体重较轻、肺炎、支原体在循环系统可能导致菌血症,严重的导致败血症。
生殖支原体(MG):生殖支原体可通过自身的黏附结构黏附于上皮细胞、红细胞的表面,并可在细胞表面滑动,逐步进入上皮细胞及红细胞内致病。
产品名称 | 英文简称 | 货号 | 备注 |
人型支原体抗原 | MH-Ag | CTA-4025MH | 非定值质控(+) |
人型支原体抗体 | MH-McAb | CTA-3087 | 正在研发 |
人型支原体抗体 | MH-McAb | CTA-3088 | 正在研发 |
解脲支原体抗原 | MU-Ag | CTA-4025 | 非定值质控(+) |
解脲支原体抗体 | MU-McAb | CTA-3089 | 正在研发 |
解脲支原体抗体 | MU-McAb | CTA-3090 | 正在研发 |
生殖支原体抗原 | MG-Ag | CTA-4025MG | 非定值质控(+) |
生殖支原体抗体 | MG-McAb | CTA-3091 | 正在研发 |
生殖支原体抗体 | MG-McAb | CTA-3092 | 正在研发 |
白色念珠菌抗原 | MC-Ag | CTA-4023 | 非定值质控(+) |
白色念珠菌抗体 | MC-McAb | CTA-3081 | 包被抗体 |
白色念珠菌抗体 | MC-McAb | CTA-3082 | 标记抗体 |
阴道毛滴虫抗原 | Tv-Ag | CTA-Tv01 | 非定值质控(+) |
阴道毛滴虫抗体 | TV-PcAb | CTA-3085 | 包被抗体 |
阴道毛滴虫抗体 | TV-PcAb | CTA-3086 | 标记抗体 |
加德纳杆菌抗原 | Gv-Ag | CTA-Gv01 | 非定值质控(+) |
加德纳杆菌抗体 | GV-PcAb | CTA-3083 | 包被抗体 |
加德纳杆菌抗体 | GV-PcAb | CTA-3084 | 标记抗体 |